

水下环境恶劣危险,人的潜水深度有限,造成水下搜寻难度大、时间长、危险性高,潜水员在工作中易造成次生伤害。水下机器人具有实时响应、扩展性强的优势,能延长水下探潜时长和深度需求,减少潜水员下水危险。
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,海上风电作为一种清洁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,正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。然而,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与运营面临着诸多挑战,其中,海上风电机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。因此,对海上风电机组进行综合性检测,确保其在各种复杂海况下的安全稳定运行,是海上风电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。特别是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下,对于水下作业的精准性和效率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水下机器人作为现代海洋工程的重要工具,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作业能力。在本次作业中,我们选用了具备高精度定位和操作功能的水下机器人,它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海况下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。同时,我们还配备了多普勒速度计(DVL),能够实时测量水下机器人速度的装置,可以精确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速度,确保作业精度。
同时动态声呐技术则在本次作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通过发射声波并接收其回波,动态声呐可以绘制出海底地形的精确图像,帮助潜水员准确判断海底情况,规避潜在的风险。在4级海况、1.5m/s的水文环境下,动态声呐的实时成像功能为潜水员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。作业实施在充分的技术准备基础上,潜水员与水下机器人协同作业。首先,水下机器人搭载DVL和动态声呐设备,对作业区域进行详细的地形勘测。通过动态声呐的实时成像,潜水员能够清晰地了解海底地形地貌,为后续的桩基安装和穿缆作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。在确认作业区域安全后,潜水员操纵水下机器人开始进行桩基安装。水下机器人通过精确的定位和控制系统,将桩基准确地安装到预定位置。同时,DVL的实时速度监测功能确保了安装过程的平稳性和精确性。随后,潜水员利用水下机器人进行穿缆作业。在动态声呐的辅助下,潜水员能够准确地找到需要穿缆的路径,避免碰撞海底障碍物。水下机器人则通过其灵活的操作能力,将缆线准确地穿过预定位置,完成了穿缆任务。